最近几年,中国老人像是在走下坡路,声誉很有点每况愈下。最令人们全面警惕、深刻教训、几乎谈虎色变的,是走路时突然面前躺一个倒地老人——扶吧,极有可能倾家荡产;不扶吧,人谴责你道德沦丧。老人“欺诈讹人”,这是多么可怕而伤感情的事——老人尚且不善,我们还敢尊重谁?前此日子,听说四川“讹人”老太下跪,原以为是道歉,却不了是喊冤,再次强调被三小孩撞倒,附加哭泣诅咒“如果说假话,我全家死绝”。由此看来,“讹人”如是事实,老太是坚持到底了。想想也是,事至刑拘,不坚持就玩完——日子还得过下去,人还得做下去,面子还得撑下去——唯有坚持,至少,今后这张老脸搁太阳底下,还有伸屈喊冤之面罩。然而,殊不知,错误越坚持越错,丑行越坚持越丑,恶念越坚持越恶,排除年老思维紊乱,此事又一次伤害了广大中国老人。
不知为何,笔者总以为老而“献丑”是一桩极其可悲的事。就体貌,人老总不免丑,这是一条全人类谁也躲不过去的生命行进轨迹;然精神,人老才更显其美——安祥之美,随和之美,闲适之美,达观之美,潇洒之美……不美也罢,万不可出丑,那是丑上加丑,真正的丑不忍睹。“讹人”、“抢座”、出狠拳、暴粗口……老者为之,何其丑也!
最近,网络就“讹人”老太之事流传一种说法,叫做“不是老人变坏,而是坏人变老。”比较认同这观点。无论哪朝哪代,人总有分等,如草有良莠。老人,只是人类在年龄上的分段,与品行无关;尊敬老人,只是因着他们曾为后代、为社会付出的辛劳和奉献,与年龄无干。就年轻人而言,尊重老人体现的是自己的品行,修养与风度,出诸博爱;就老年人而言,接受与感恩这种尊重,同样体现一已品行,修养和风度,同样出诸博爱。很清楚,中华传统讲究的是人性美基础上的“尊老爱幼”;或者说,“尊老”与“爱幼”是一组人类情感互动:无“尊老”之青年狂妄而浅薄无知,无“爱幼”之老人则猥琐而鄙薄自轻。青年尚有时日改观成熟,老年则日薄西山盖棺定论。因此,如此老人——不知爱人,不懂感恩——教人如何尊重?倚老卖老,以老凌弱,令人实难起敬;更别说老而昏聩,老而狡诈,老而作恶……此实乃人生悲剧、人类悲剧!
老人,是一个极普通的中性词,既无感情色彩,亦无软硬指标,年龄是唯一标签。见老就尊,确有难度。铁的事实是:人均尊敬长者风范,实难屈从老人卑俗;更别说老人中确有坏人,且数量与比例应该与其他人群一致,因为人类生命运动一致,好人在变老,坏人也在变老。“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”者有之,但毕竟不多;性本恶者不到咽下最后一口气是不会“放下屠刀”的,一如葛朗台临终抓神父手中的金十字架送命是一样的道理。
这几年来社会上接二连三发生的有关老人的糗事,很快就令人牵扯起这一代老年人的素质,并且很不客气地“上下五十年”,一路溯上文革。作为五十年过来人,凭心而论,并未亲眼目睹那些被后人描述得血肉刀光惊心动魄之画面,也许是“地区差别”吧,但完全相信当事人、受害者的陈述。理由很简单,无论什么年代,凡全民运动,大浪淘沙,有金子当然也有渣滓;更别说人性本有弱点,本就打上了社会和历史的烙印。而今步入老年这一代,确系当年之“弄潮、冲浪者”,且谁都知道,他们之中,有多少人曾无知地“冲击”公道与正义,愚昧地“冲击”磊落与光明,狠毒地“冲击”善良与美丽……但与此同时,也是他们之中,更有无数清醒明智者在默默地坚守,纯朴善良者在倾心地保护,无私无畏者在勇敢地牺牲……显然,生命角色,社会角色,因人而异,因性而异;优劣善恶,自有体现:脸无标签,事有黑白。我们不能因黑而抹黑整代人,我们也不能因白而涂白整代人。正如今日,我们不能因“讹人”者年老而贬低所有老年人。
理是如此,情却“斐然”。能恢复提高“老人”信誉的,终究靠老人自身!经历春秋梦华、世纪沉浮,当洞烛世事、明察人生;笑别喧嚣功利,放下生命赘瘤,纵然情犹炽热,竟是心清如水;自持自制,自珍自爱,夕阳西天,绽放绚烂,留给世界的是纯情,留给后人的是美丽。这,就是老人——展长者风范,示生命至重。
做一个令后辈敬重的中国老人,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将是一种特殊的贡献;至少,让近年来社会上流传的那句滑稽可笑的“中国教育要从老人抓起”,泯然众老人矣!
我们期待——
长者风范,老人自重。
评论